返回首页

王谢堂前燕什么典故?

163 2024-03-18 02:19 admin

一、王谢堂前燕什么典故?

旧时王谢堂前燕典故

西晋末年,中原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“八王之乱”,八王混战,导致匈奴、鲜卑、羯、羌、氐五个胡人大部落趁机反对西晋政权,史称“五胡乱华”,黄河流域陷入了大混乱。于是相对平静的长江流域涌来了大批避难的中原士族和百姓。长江天堑阻隔了战火的蔓延,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在江南安顿下来。永嘉四年(310),西晋首都洛阳被攻陷,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大迁移达到高峰,这就是著名的永嘉南渡。

永嘉南渡后,琅玡王家和陈郡谢家都来到浙江,成为浙东最大的土地与财富的所有者。

琅玡王家,我们最熟悉就是“书圣”王羲之了,他的堂伯父王导是东晋的开国元勋。西晋灭亡的第二年,也就是318年,王导等人拥戴司马睿为帝,重建晋政权于建康,史称东晋。司马睿为晋元帝。晋政权之所以能立足江东,并得以延续,全赖王导的辅佐,所以晋元帝拜王导为丞相,号称元帝仲父。

“风流宰相”谢安是陈郡谢家的人,与琅玡王家相比,谢家属于“新出门户”,谢安出山的时候,王导已经去世20多年了。永嘉南渡后,名士在会稽搞起了很多“田墅”——一种有山有水、自给自足的庄园形态。谢安选择上虞的东山作为他的田墅,有将近20年的时间没有出仕,时称“谢东山”。在谢安41岁那年,其弟谢万出阵未战而溃,有损国威,被废为平民。谢安为振门阀,才转思仕进。他结束东山高卧的生活,住进乌衣巷,成了东晋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流的政治家,“东山再起”的典故就出自这里。

谢安隐居东山时,引来了王羲之等众多名士,“出则渔弋山水,入则言咏属文”,东山一时群贤毕至,“东山雅聚”也为历史文人所称道。“永和九年”,王羲之在绍兴兰亭发起了那场著名的文坛雅集,谢安也在场。“兰亭雅集”两年后,王羲之带着家人和他最喜欢的白鹅归隐浙江嵊州的金庭,寄情山水,安度晚年。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”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,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。这是感叹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的名篇。

二、历代咏嵊州的诗词文赋?

越人语天姥,云霞明灭或可睹。

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

天台一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。

我欲因之梦吴越,一夜飞渡镜湖月。

湖月照我影,送我至剡溪。

谢公宿处今尚在,渌水荡漾清猿啼。

脚著谢公屐,身登青云梯。

半壁见海日,空中闻天鸡。

千岩万转路不定,迷花倚石忽已暝。

熊咆龙吟殷岩泉,栗深林兮惊层巅。

云青青兮欲雨,水澹澹兮生烟。

列缺霹雳,丘峦崩摧。

洞天石扉,訇然中开。

三、嵊州市花是什么花?

嵊州市的市花是梅花。梅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,具有高雅、纯洁、坚强的象征意义。梅花在冬季盛开,花朵洁白如雪,花瓣形状优美,花香扑鼻,给人一种清新、高雅的感觉。梅花还有着坚韧不拔的品质,能在寒冷的冬季中绽放,象征着嵊州市人民的勇敢和坚强。梅花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,被赋予了诗词、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的美好寓意。嵊州市选择梅花作为市花,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美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