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
肾蕨孢子囊群结构图(蕨类植物孢子囊群图片)

1136 2023-01-13 17:05 姚艳

1. 蕨类植物孢子囊群图片

真蕨类是不分大小孢子的,只有低级类群,如石松亚门(就是卷柏类)才有异型孢子的区分,也就是具有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的区分。 所谓大孢子,就是长成雌配子体的孢子。它的集群在植物学上成为大孢子囊。如果你的“大孢子囊群”指的是大型的孢子囊群的话,那么真蕨类都具有大型孢子囊群。而石松亚门,松叶蕨亚门和水韭亚门植物则不具大型孢子囊群。

2. 肾蕨孢子囊群图片

属于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,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,也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.大都为草本,少数为木本.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,有根、茎、叶之分,不具花,以孢子繁殖.

3. 蕨类的孢子囊群

蕨类植物的特征• ·1、植物体有根、茎、叶的分化和较原始的维管组织; ·2、根多为有交较好吸收能力的不定根,原始的种类具假根; ·3、茎为地下茎(根状茎)或地上茎(气生茎),维管系统构成中柱(原生中柱、管状中柱、网状中柱、多环中柱),具有保护作用的毛和鳞片; ·4、叶: •小型叶:没有叶隙和叶柄,仅有一条不分枝的叶脉,是原始类型。

•大型叶:均有叶隙和叶柄,叶脉多分枝,是进步类型。•孢子叶(能育叶):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。•营养叶(不育叶):仅能进行光合作用,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。•同型叶:营养叶与孢子叶不分,既能制造有机物又可产生孢子。•异型叶:同一植物体具2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叶。•演化顺序:同型叶---------》异型叶;小型叶--------》大型叶

4. 蕨孢子囊简图

可以使用,鸟巢蕨背后长了类似铁锈的东西,是鸟巢蕨的孢子囊。说明鸟巢蕨进入了繁殖期。蕨类长到一定程度,就在背面产生孢子囊,里面会形成许多孢子,类似于被子植物的种子。最近天气潮湿,加强通风透气,再就是不要暴晒,天气太热可以定时在叶片上喷水,但是不要经常浇水啦,3、4天就好,土不太干就行啦~这种情况应该会好的,大概1个月吧。

5. 蕨孢子囊群结构图

因为蕨类植物是孢子植物,它背面的红痕是其孢子囊,其中有孢子!

6. 蕨类植物孢子囊群图片高清

因为蕨类植物也需要繁殖下一代。它不是种子植物,没有种子,只能够依靠孢子来繁殖。

孢子体(双套)经由减数分裂产生单套的孢子;孢子经由细胞分裂形成配子体-其一般会含有可光合作用的原叶体;配子体会经由有丝分裂产生生殖细胞(通常精子和卵子不会是由同一个原叶体,因为同一原叶体的藏精器和藏卵器成熟时间不同);可移动、具鞭毛的精子让仍黏在原叶体上的卵子受精;受精后的卵子形成了一个双套的受精卵,并经由有丝分裂成长成孢子体(一般所看到的蕨类植物)。

但是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为发达,并且有根、茎、叶的分化和由较原始的维管组织构成的输导系统,这些特征又和苔藓植物不同。蕨类植物产生孢子,而不产生种子。

7. 蕨类植物孢子囊群着生位置

蕨类植物叶片萌发时就像一个个攥得紧紧的小拳头,这种现象叫“幼叶拳卷”。随着叶片的伸长,这些小拳头会慢慢展开,“摇身一变”成为形态各异的羽状复叶。这种卷曲的叶片由于其美妙的螺旋模式经常登上各大杂志的封面,几乎成为了蕨类植物的重要身份象征。

适当的时候,翻开一种种蕨类植物的叶片,你会发现许多与叶脉紧密相连、排列成组且如虫卵一般的东西。别担心,这些其实是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,是由许多盛满了孢子的孢子囊组成。每个孢子囊群中含有很多孢子囊和数以千计的孢子,它们一旦成熟,就可以随风飘散。

8. 蕨孢子囊群的图片

人头蕨长树形如蕨类主干,高3~8m。叶顶生羽状,长1~3m。羽片具圆形,小叶小宇叶30~50cm。小雨轴和主脉下面有裂成泡状鳞片。孢子囊生于小脉分叉点凸起的囊托上。囊群盖近圆球形,成熟是开裂与囊群下。人头蕨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,又名树蕨、蕨树、水桫椤、刺桫椤、大贯众、龙骨风、七叶树,为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,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,极其珍贵。它的出现距今约三亿多年,比恐龙的出现还早一亿五千多万年。恐龙灭绝,桫椤独存,故桫椤又有“活化石”之称